3月12日下午,下班接了小女儿放学回家后,肉孜麦麦提·巴克习惯性地坐在电脑前,打开自己创办的网站。他下意识地看了看表,19时。以前他下班就埋头做网站维护,常常忘了去幼儿园接孩子,妻子多次抱怨后,他每天先接孩子,再全心投入他的“网站时间”。
42岁的肉孜麦麦提·巴克家住克拉玛依市,是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重油开发公司作业五区采油六班的班长,是单位的石油技能专家,也是全国劳模。
12年前,他这个对网络一窍不通的一线石油工人,自掏腰包创办了全国第一个由工人创办的石油技术网站《红柳石油网》。到如今,网站访问量超过40万人次,成为全国各地各族石油同行交流学习的平台。12年的奋斗路上,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一路上有很多人帮助我,做好网站是我回报社会的感恩方式。”肉孜麦麦提·巴克说。
“拧个螺丝都是技术” 创办网站只为分享交流
肉孜麦麦提·巴克出生在和田一个小村庄,15岁考入克拉玛依技工学校,3年后毕业,成为村里第一个石油工人。
肉孜麦麦提·巴克很热爱这份工作,把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和提高技能上。有一次,他被派到内地参加技师培训班,这个机会难得,他一下课就追着老师请教,要课件、要资料。带去的u盘装不下,他又买了更大存储量的硬盘。“去的时候背的是一袋子吃的,回来时背着一袋子书。”他笑着说。
因为好学和坚韧,几年时间,肉孜麦麦提·巴克就考取了两个大专文凭、通过一个本科毕业考试。30岁时,他成为油田技能专家,31岁被评为“全国青年技术能手”。
在多年工作和学习中肉孜麦麦提发现,上网查阅石油方面的知识和实用专业技能比较难,一来这类网站相对较少,二来网上有关石油技能的资料大多是理论性、研究性的,对普通工人不实用。作为单位的技术专家,他多年积累了许多技能资料,希望能和同行一起交流分享。
“采油一线的工人需要很多技术支撑,拧一个螺丝的方式都有特定技术,拧不对就会影响整个采油井的运转。大概在2000年时,我就萌生了创办关于采油技能网站的想法,我想把自己在工作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还有我这些年学到、收集到的资料都上传到网站,这样更多的工友们都能看到、用到,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分享。”肉孜麦麦提说,无奈他不懂网络技术,这个想法也就搁置了几年。
“零基础”摸索办网站 上万条内容逐字敲出来
2006年,经过约两年的前期准备,肉孜麦麦提的《红柳石油网》正式上线。
其实,最初他除了搜索浏览新闻外,对网络几乎一窍不通,在建设网站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难懂的专业英语词汇、域名被盗用、程序出问题等等,他都是靠上网搜索试着自己解决。
“网站刚上线时,一些网站的维护工作我还不太了解,连网络防火墙都不会。一次,我因为出差一周没顾上做网站维护,结果网站出现很多问题,当我恢复设置时因为误操作,网站里以前的内容全都没有了,之前的心血白费了,我只能重头再做一次。”肉孜麦麦提回忆说。
作为肉孜麦麦提的同事兼徒弟,2007年入职的杨雪峰作为助理,帮助打理网站的后台维护,他几乎是全程见证并参与了网站的“成长”。
“我听说班长还曾因为购买域名而被网上自称代理的人骗过。石油行业涉及很多专业术语、名词解释,当时都还没有电子版,上万条名词解释都是我和班长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上传的,工作量非常大,这都是我们下班后完成的,班长为此常常熬夜,真的不容易。”杨雪峰说。
这些年,为了网站,肉孜麦麦提自掏腰包陆续投入至少6万元。而为了丰富网站的资料内容,他每天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进行上传,还利用出差、培训的机会争取更多资料。一次,他在内地培训老师的帮助下拷了30g的材料,回来全部上传到网站。平时,他还通过发邮件、邮寄等方式无偿提供给各地网友。
坚持再坚持 网友的支持是最大动力
回顾12年的历程,肉孜麦麦提觉得最困难的时期是最初三年,而最难的事,是坚持。
“当初开始办网站就是凭着我的想法和冲劲,但我并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后来,网站不再只是我个人的爱好,它成为更多人的交流平台,越来越多的网友通过它得到帮助、学到技术,网友的支持成为我的动力,看到一句‘谢谢’,我就很有成就感。”肉孜麦麦提说。
许多受益的网友也主动加入网站的维护,远在黑龙江的大庆油田技师宋宝玉就是其中一位。2008年冬天,他为收集资料偶然间进入网站,结果一晚上就免费下载了近300份资料。从那以后,他几乎每天都要打开网站看看,也会上传自己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在和肉孜麦麦提越来越多的交流后,他也成为维护网站的一员。
因网站受益的人还有很多,肉孜麦麦提的同事沈艳梅因此顺利通过大专班考试;一位吉林网友在西安参加技能比赛时,把一张多年收集的资料光盘委托同事转交肉孜麦麦提……
如今,网站收录石油专业性文章4000余篇,百科名词上万条,网站注册用户达1.3万人,访问量超过40万人次。肉孜麦麦提所在公司也给予了最大的支持,由公司的技师协会协助维护网站。
下一步,肉孜麦麦提计划改版,不仅增强页面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的浏览效果,他还想开通在线考试、视频等栏目,并邀请更多技术人才一起分享传播知识。
(文/新疆晨报记者 任春香 图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