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白城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白城市:打造东北海绵城市典范 引领城市建设创新发展

2023/9/10 20:35:06发布37次查看
按照海绵城市标准施工建设的白城生态新区
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大规模扩张、高强度开发,城市地表及下垫面过度硬化,改变了城市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大部分的降雨形成径流,城市“大雨必涝、雨后即旱”,造成城市水生态恶化、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水安全缺乏保障以及水文化消失等现象,直接影响了人民生产生活。对此,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作出建设海绵城市的重大决策。
白城市,作为全国第一批、东北地区首个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深入领会习总书记关于建设海绵城市的指示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关于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部署,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城市转型升级重要内容,作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市永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老城区海绵连片街区(绿色色块为建成项目)
治水之“智”—— “海绵+老城”建设模式
阳光a小区雨时实景
城基花园小区海绵改造实景
6月20日,白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迎来一次大考。据白城市海绵城市在线监测系统云服务平台监测数据显示,14点10分到18点30分老城区累计降雨量为42mm,达到了“暴雨”级别。在过去,像这种雨量的降雨,城区必然出现“城市看海”现象,而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降雨过程中并未发生明显积水,这一切都源于2015年白城市启动实施的海绵城市建设。
“以前小区内基本一下雨路面就会积水,大雨就更别提了,现在小区经过海绵改造后,整体环境比以前好了太多,同时再也不愁下雨出不了门了,政府真的给我们办了件大好事。”阳光a区小区居民小卖部的刘女士感慨地说。
白城市委、市政府为了解决定民生问题,提升白城市的地位和形象,先试先行、大胆创新,决定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的契机,对老城区进行一次翻天覆地性的改造,实现路畅街美、小区变花园、老城变新城的宏伟目标。改造总面积38平方公里(西起运河,东至红旗街,北起民主路,南至辽北路),其中,海绵城市示范区面积22平方公里(老城区12.4平方公里;生态新区9.6平方公里),扩容面积16平方公里。
白城市结合道路翻修,对部分问题管网进行了提标改造,老城区海绵化改造结合旧城改造、穿墙透绿,利用白城市高渗透性的地质特点,下大力气、下大决心,对116个小区进行了海绵化改造,源头改造项目覆盖度大,在缓解市政雨水管网的排水压力的同时,还提升了雨水资源回补地下水量。对于个别立交桥积水点的治理,建设了多功能调蓄塘进行集中整治。此外,针对部分污水混接问题,根据治理难度、经济性,完善了混接污水截流、调蓄方案。
如今,白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进入攻坚阶段,目前,累计完工项目128项,在建项目142个,开工率97%。累计完成投资28.4亿元,占工程建设总投资的65%。连片示范效应初步显现,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在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的同时,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北方地区高寒气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
创新之“道”—— 尊重自然因地制宜
红旗街立交桥积水点延时调节糖工程雨时运行
纵十三路道路径流行泄通道实景
纵八路生物滞留带与停车位结合
长期以来,春季干旱、夏季洪涝一直是制约白城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水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成为白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桎梏。同时,市区长期以来沿用灰色排水方案,造成市区大量地面被硬化。自项目成功申报以来,白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出了“老城区保基本、新城区做示范”的工作思路和以规划为引领、科学示范,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市级统筹、区级实施,举全市之力,全力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建设。
“针对白城市城市特点和情况,在建设中,利用末端调蓄水体对雨水进行集中调蓄利用,并在科文中心、便民中心、新区中学、新城嘉园等部分已实施公建、回迁区小区内进行雨水的分散式集蓄利用。此外,充分考虑白城市蒸发量大、降雨量小的特点,并考虑现状鹤鸣湖、河道水动力不足,以及管道淹没出流导致的排水防涝风险大、末端生态治理空间不足的问题,新区系统方案通过部分湿地、溪流的构建,经过水量平衡分析,优化了水体与服务汇水面积的关系,提高了水体的流动性和循环净化能力,将有效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实现雨水资源的最大程度利用。”北京建筑大学海绵城市研究院院长助理王文亮对记者介绍说,“同时,建设中创新采用了道路透水铺装——生物滞留带集成技术,设计了可自动渗滤弃流融雪剂的道路新型生物滞留带,并配植适合本地生长的抗碱性强的植物,解决了融雪剂对雨水生态设施侵害问题。同时,采用“面层透水砖/缝隙透水+变形缝、基层导排水”技术,解决了高纬度、高寒地区透水铺装冻胀破损问题。相关工程两年冬季运行结果良好。”
在排涝除险方面,白城市在生态新区建设山地公园多功能调蓄水体、纵八路大排水通道(调蓄为主)、横五路道路径流行泄通道、纵十三路道路径流行泄通道等工程,构建了完整的城市排涝除险工程体系,并通过周边地块竖向管控,实现片区整体达到内涝防治标准,为全国打造排涝除险工程样板。同时,为解决城市停车难、乱停车的城市难题,白城市对道路建设方式大胆创新,采用生物滞留带与停车位相结合的方式,根据道路宽度,采用平行停车、斜向停车、垂直停车方式,将生态新区十余条道路建设为新型海绵道路,有效控制了道路径流污染,规范了道路停车方式。
建管之“举”——完善制度强化监督
6月2日,白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老城区综合提升改造)指挥部对建设工程管理、设计、监理、施工技术人员进行规划建设管理专项培训
督察组对工程项目进行会诊
海绵城市建设关键在抓好规划实施、标准执行和监管到位。为此,白城市成立了专职领导机构,并建立了一把手责任制、规划建设审批制度、全过程管控等制度,保证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有效实施与管理,并通过“海绵城市”转向规划将控制目标与实施建设任务分解,最终通过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建设实现。
“为保障白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稳步有序的推进,我们建立了‘全过程’的保障制度。出台了‘白城市区域雨水径流排放管理制度’、‘白城市海绵城市规划管理规定’、‘蓝、绿线管理办法’等,形成了规划、设计、建设、验收、运维全过程管理制度。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奖励办法”,使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全覆盖,让社会广泛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白城市海绵办工作人员高博对记者说,“同时,还制定了《质量验收与评价技术导则》、《运行维护评价技术导则》、《规划设计导则》、《绿色基础色设施标准图集》等规范,形成了一套‘本地化’的技术标准支撑。通过上述制度、技术标准建设,在规划编制、土地出让、规划选址、项目立项、规划两证、设计审查、施工质量、竣工验收运行维护、绩效考核每个环节,提出海绵城市建设具体要求、前置要件与办事流程,落实责任主体,形成部门联动,提高办事效率。”
同时,白城市建立健全了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各个环节行为和工作人员的监督考核,切实提高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进程。白城市委、市政府将此项纳入年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中,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考核细则,确保海绵城市建设取得实效。市督查指挥中心对各责任单位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定期印发督查通报。市纪委、组织部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部门及工作人员严肃问责,对表现好的工作人员及时任用和重用,形成激人奋进的用人导向和工作导向。
如今,在白城,下沉式绿地等“绿色”配套设施建设,正取代城市原有的“灰色”设施,一座生态环保、生机盎然、工作便利、生活舒适、安全有序、宜业宜居的草原“塞上水乡”正款步而来。
吉网 吉刻app 记者 王星植
白城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