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取代人类工作」的话题每年都会拿出来讨论几次,过去主要发生在汽车、手机等科技产品的生产车间,现在越来越多行业打算引入自动化流水线,这是否意味着会有更多人失业呢?
据英国《每日邮报》(daily mail)报道,优衣库在日本的工厂经过改造,已经接近完全自动化,服装的打包工作基本都由机器人完成。
优衣库使用的机器人叫做「智能包装机器人」intelligent piece packing robot,是由日本初创公司mujin研发,专门用于纺织品的折叠打包。
通过视频可以看到,这些机器人可以娴熟地通过机械臂末端的吸盘将衣服整齐放置到盒子里,同时不会损坏衣服的塑料包装,还能单独将纸质文书放置到包装中,这需要更精准的力度控制和计算机视觉识别才能做到。
其实早在2018年,优衣库就在东京的一个仓库启用了一套自动化系统,由机器人负责仓库内服装检查和分拣工作,这也是优衣库第一个「机器人仓库」,优衣库表示这套系统能取代90%的人力,并且可以24小时不间断运行。
据悉优衣库每年生产13亿件服装,发往全球26个不同国家的3500家商店中销售,而且服装款式和材质众多,如果这种打包机器人能大规模应用,能为优衣库节省不少成本。
不过目前看来,这种机器人也只能用服装于打包这样难度较低的环节,在流程更加繁琐、人力成本占比更高的生产制作环节,机器人还是无能为力。
这样的情况不只是在服装行业出现,阿迪达斯曾在2016年和2017年先后开设了两家机器人工厂speedfactory,尝试用机器人来生产运动鞋,只保留少量技术岗位。
按照阿迪达斯的设想,机器人工厂通过3d打印,机械臂和计算机编织等自动化技术,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以「比标准工业生产时间快36倍」的速度交付鞋子,而且还能快速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需求。
然而今年阿迪达斯却关闭这两家机器人工厂,因为这两家机器人工厂能生产的鞋款十分有限,如果要生产更多款式的运动鞋,需要花费更高的成本才能实现,甚至比人工生产还高。
其实机器人在制造业上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比如汽车生产线上焊接拧螺丝的机械臂,那为什么在服装鞋类这些行业,却难以实现这样的自动化流水线生产呢?
流水线生产模式最早是在汽车行业开始普及,机器人在制造业的广泛应用也是从汽车行业开始,这其实和汽车制造业的特点有很大关系,汽车制造具有产量大、标准化程度高、流水线分工细化明确等特点。
因为许多汽车的部件都可以通用,且一款汽车的产量往往不低,那些并不怎么灵活的机械臂才能大规模应用到汽车生产中。
现在机器人生产线也用在了智能手机等3c数码产品中,这些产品和汽车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以智能手机为例,目前生产过程中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是点胶、精密贴装、精密压合、锁螺丝等环节,因为这些环节技术难度较低,而且就算手机更新几代,只要调整参数就能继续使用
而在整机组装环节还是比较依赖人力,当中涉及的涉及焊接、摆线、合壳、清洁显示屏、贴镜片、测试检测等,以及辅料的上料和贴合等工艺,自动化的难度较大。
此外智能手机的更新越来越频繁,很多厂商开始推出折叠屏、环绕屏等工艺难度更高产品后,现有的自动化流水线已经不太能满足需求,因为个性化就是机器人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最大的敌人,让自动化设备适应柔性化生产已经成为手机制造自动化的最大难题。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服装鞋类的制造较难实现自动化生产了,衣服和鞋类的换新频率比手机还要快得多,且款式也要更多,要制造出一台能满足不同款式服装生产的机器还难以实现,但如果只是生产部分款式,就难以达到规模化生产,成本可能还会更高。
不过现在机械臂的识别精度也在不断提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下属的初创公司eureka robotics开发的一款机器人,可以像人手一样处理精密的光学镜片,而openai研发的机械臂,已经可以通过自学单手解魔方。
这意味着未来机器人不一定只能完成特定的任务,而是可以像人类一样通过学习来快速掌握多项技能,这有可能让自动化流水线大规模应用到更多行业,让我们的衣服、鞋子、手机等日常用品的制造完全由机器人完成。